为贯彻落实国务院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-2030年)》《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和《国民营养计划(2017-2030年)》深入推进合理膳食行动,环球360游戏网站以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新指南,助推示范创建单位合理膳食行动,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及食堂员工营养意识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。
上一期我们已了解完“吃动平衡,健康体重”的内容。今天接着来看新版膳食指南的准则三的内容。
准则三 多吃蔬果、奶类、全谷、大豆
【核心推荐】
√ 蔬菜水果、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√ 餐餐有蔬菜,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,深色蔬菜应占1/2。
√ 天天吃水果,保证每天摄入200-350g的新鲜水果,果汁不能代替鲜果。
√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,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。
√ 经常吃全谷物、大豆制品,适量吃坚果。
【实践应用】
(一)如何挑选蔬菜水果
1. 重“鲜”
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,颜色鲜亮,如同鲜活有生命的植物一样,其水分含量高、营养丰富、味道清新;食用这样的新鲜蔬菜水果对人体健康益处多。
2. 选“色”
根据颜色深浅,蔬菜可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。深色蔬菜指深绿色、红色、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,具有营养优势,尤其是富含β-胡萝卜素,是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,应注意多选择。
3. 多“品”
挑选和购买蔬菜时要多变换,每天至少达到3-5种。夏天和秋天属水果最丰盛的季节,不同的水果甜度和营养素含量有所不同,每天至少1-2种,首选应季水果。
(二)怎样才能达到足量蔬果目标
1. 餐餐有蔬菜
在一餐的食物中,首先保证蔬菜重量大约占1/2,这样才能满足一天“量”的目标。
2. 天天吃水果
选择新鲜应季的水果,变换种类购买,在家中或工作单位把水果放在容易看到和方便拿到的地方,这样随时可以吃到。
3. 蔬果巧搭配
以蔬菜菜肴为中心,尝试一些新的食谱和搭配,让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装点餐桌,愉悦心情。
(三)巧烹饪,保持蔬菜营养
1. 先洗后切
尽量用流水冲洗蔬菜,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。切后再洗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切口处流失过多。洗净后尽快加工处理、食用,最大程度地保证营养素的摄入。
2. 开汤下菜
水溶性维生素(如维生素C、B族维生素)对热敏感,沸水能破坏蔬菜中的氧化酶,从而降低对维生素C的氧化作用;另一方面,水溶性维生素对热敏感,加热又增加其损失。因此掌握适宜的温度,水开后蔬菜再下锅更能保持营养。水煮根茎类蔬菜,可以软化膳食纤维,改善蔬菜的口感。
3. 急火快炒
缩短蔬菜的加热时间,减少营养素的损失。但是有些豆类蔬菜如四季豆需要充分加热。
4. 炒好即食
已经烹调好的蔬菜应尽快食用,现做现吃,避免反复加热,这不仅是因为营养素会随储存时间延长而丢失,还可能因细菌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増加亚硝酸盐含量。
(四)如何达到多吃奶类和大豆
1. 选择多种奶制品
与液态奶相比,酸奶、奶酪、奶粉有不同风味,又有不同蛋白质浓度,可以多品尝,丰富饮食多样性。
2. 大豆及其制品,可以换着花样经常吃
每周可用豆腐、豆腐干、豆腐丝等制品轮换食用,既变换口味,又能满足营养需求。
3. 把牛奶制品、豆制品当作膳食组成的必需品
达到每天相当于300ml液态奶,实际并不难。
每天相当于300ml液态奶的乳制品(以钙含量为基准)
(五)全谷物、杂豆作为膳食重要组成
1. 全谷物,膳食好搭档
推荐每天吃全谷物食物50-150g,相当于一天谷物的1/4-1/3。
2. 巧用红豆、绿豆和花豆
杂豆可以和主食搭配食用,发挥膳食纤维、维生素B、钾、镁等均衡营养作用,提高蛋白质互补和利用。
3. 巧用现代炊具
全谷物入口感觉粗糙,杂豆不好煮熟,习惯精制米面细软口感的消费者,使用全谷物杂豆初期应学习适宜烹饪方法。
(六)坚果有益,但不宜过量
适量摄入有益健康,且其能量应该计入一日三餐的总能量之中。
(七)从小养成食物多样的好习惯
父母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,日常生活中营造健康饮食的氛围,以增加孩子对蔬菜、水果、奶类、豆类等食物的喜好,并要以身作则,这样孩子才能耳濡目染,适应食物多样的平衡膳食模式。
【关键事实】
■ 蔬菜水果提供丰富的微量营养素、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。
■ 增加蔬菜和水果、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。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体重增长。
■ 增加蔬菜摄入总量及十字花科蔬菜和绿色叶菜摄入量,可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。
■ 多摄入蔬菜水果、全谷物,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。
■ 牛奶及其制品可增加儿童青少年骨密度;酸奶可以改善便秘、乳糖不耐受。
■ 大豆及其制品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物质,对降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、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益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