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3岁的陈女士是脑梗塞后遗症患者,每天需拄拐杖走路。近日,陈女士出现左手左脚一点都抬不起来的症状,瘫痪变得更加严重。家人将陈女士送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。
入院当天,该院神经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邱小鹰带领医生们仔细审阅陈女士的头颅CT,根据患者脑细胞坏死的部位和瘫痪症状分析。邱主任指出:“该患者可能存在严重血管狭窄,大部分脑细胞目前处于严重缺血、缺氧状态,功能低下导致患者瘫痪严重!”
入院第二天,紧急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了邱主任的判断。“患者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,随时都有闭塞的可能,应该立即着手准备支架介入手术!”邱小鹰又一次当机立断的决定得到了家属的赞同。
入院第四天,邱主任给陈女士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,手术一结束,复查造影可见狭窄远端血流灌注明显改善,同时陈的病情出现了奇迹般的好转——右手抬起来了,握手力量基本恢复,左下肢已经能很有力的抬起来了。经过后续的治疗,目前陈女士行走恢复正常,左上肢肌力也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。
由于近年来国内外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发展,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也积极开展神经介入检查及各种微创治疗。对于存在脑血管危险因素,反复发作前、后循环缺血表现(包括头晕,眩晕,肢体偏瘫,讲话不清楚,流口水等),辅助检查有阳性发现,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都应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,评估脑血管情况,然后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。血管内介入治疗能直接、有效的扩张狭窄血管,稳定斑块,改善颅内供血,临床效果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