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来了,又到流感流行季,身边不少朋友都纷纷“中招”,出现了高烧、咳嗽、浑身无力等流感症状。虽然流感传染性强,但只要正确处理,是可防可控的。今天,柳人医中医科专家就跟您聊一聊如何应对流感。

什么是流感?
流行性感冒,简称”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。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秋、冬季为主。流感起病急,大多为自限性。
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、乏力、头痛、咳嗽、全身肌肉酸痛为主。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,患乙型流感时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。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,大多于发病3-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,全身症状好转,但咳嗽、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。
中医对流感的认识
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,属“瘟疫”范畴,《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》谓:“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,病状相似。“明代《温疫论》谓之“疫者感天地之病气,此气之来。无论老少强弱,触之即病,邪自口鼻而入”。可见时行感冒不同于普通感冒,是由时邪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,具有一定的传染性、流行性。
中医认为,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。人体外感疫病之邪,是发病的外在因素。人体正气不足,是感邪的内在因素,特别是儿童,小孩是“稚阴稚阳”之体,发病容易,传病迅速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时行感冒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,素体元气虚弱。亦有饮食劳伤及脾胃,致脾肺气虚,致表卫不固,腠理疏松,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。
中医讲究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的治未病的理念,是我们应对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有力的武器。
中医治疗流感方法多
1.中药内服
汤药具有针对性强、副作用小的优点,针对患者发热、鼻塞、咽痛、咳嗽、咳痰、食欲欠佳、大便干硬等不适,及时使用一些化痰止咳、健脾祛湿中药,可有效改善症状并缩短病程。
2.小儿推拿
小儿多不配合服用药物治疗,小儿推拿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。小儿腠理疏松,通过轻轻刺激穴位,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、阴阳平衡的作用,从而缓解小儿不适症状。

3.中药香囊
中药香囊疗法源于中医学“衣冠疗法”。利用苍术、白芷、檀香、艾叶、薄荷、藿香等芳香药物具有预防流感、醒神开窍作用的中药香囊,随身佩带或挂于室内、车内均可,香气入七窍、进毛孔,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抵御邪气于体外由药物组成的。

4.中药足浴
足部是人体经络汇聚地之一,人体各脏腑在足部均有特定反射区。药液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皮肤渗透、黏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,起到温经散寒、理气活血作用,以增强人体抵抗力,达到防病的目的。
可将艾叶、藿香、苏叶、苍术、独活、羌活、生姜于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再煎煮30分钟,将双足浸入适宜温度的药水中,每次15-20分钟,每日1次。
5.中药熏燃
每周用艾条或苍术饮片在室内燃烧,关闭门窗,烟熏房间30-60分钟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对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、细菌、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。
注童将点燃艾条放置于安全的地方,熏燃期间,人员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屋里。
6.刮痧疗法
风热感冒初期,可选用刮痧疗法。如遇头痛症状,可选用头部刮痧,每次5-10分钟,以头皮发热、痛点缓解为度。如发热,可以加大椎刮痧。刮痧时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,每次5-10分钟,以出痧为度。

7.艾灸疗法
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——《医学入门》,灸法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,选择相应的穴位改善症状,以提高人体免疫力。足三里:为足阳明胃经合穴,能健脾化湿,生发胃气,是常用保健要穴。

注意:上述刮痧疗法、艾灸疗法需要在正规医院,由有资质的医生操作。
中医调护
饮食有节。饮食清淡、多喝水、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、鸡蛋、瘦肉等优质蛋白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起居有常。作息要有规律,早睡、早起、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,注意适当锻炼身体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及通风,适当锻炼身体。
精神内守。要做到心神安宁,情志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。“恐则气下,惊者气乱”。避免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,易导致气机逆乱,或致气郁化热,产生毒热之邪,或致卫气亏虚,外邪乘虚而入。
此外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,生活中应该要注意:勤洗手,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鼻或口,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充足休息等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在流感流行季节,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,建议佩戴口罩。
药食同源
葱姜桑叶茶:
鲜葱白、生姜、桑叶各10g,芦根15g,一起煮沸后再煮10分钟左右,代茶饮用。
鲜葱白具有发表散寒、通阳宣窍的功效,可以缓解风寒感冒初起的症状,比如头痛、鼻塞、流清涕等;生姜可以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可以缓解恶寒、四肢冰冷等症状;桑叶疏风散热、清肺止咳,可以缓解咽痛的症状;芦根清热生津,止渴除烦。此代茶饮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。
生姜貌似平常,几乎日日食之,重用则可起沉疴大疾,宗旨就在温散二字,故有陈寒者宜加之。
马蹄则有清热养阴,生津止渴,消积化痰之功,可用于痰热咳嗽、热病口渴、咽喉肿痛、小便短少热痛、目赤肿痛等症。
温馨提示
流感高发期,环球360游戏网站中医科优化就医流程,患儿就诊时,可优先分诊就诊,及时对症治疗。
★中医科患儿就诊流程
